城市的排水系統似乎并不是現代高科技才能解決的問題,中國900多年前的一個地下排水系統——江西贛州宋代建造的福壽溝在今天還能保障贛州安然無恙。2010年6月21日,贛州市部分地區降水近百毫米,市區卻沒有被暴雨圍困,甚至沒有一輛汽車泡水,市民生活寧靜如常。但當時離贛州不遠的廣州、南寧、南昌等諸多城市卻成為“汪洋”,嚴重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和工作。
贛州不被暴雨淹沒是因為有一個福壽溝,由劉彝在虔州知州(相當于贛州市長)任上(北宋熙寧年間,公元1068年-1077年)組織工匠修建的。這個全長12.6公里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由兩個排水干道系統構成,其走向形似篆體的“福”、“壽”二字,故取名福壽溝。福壽溝斷面寬約90厘米,高180厘米,溝頂用磚石壘蓋,這兩條溝縱橫遍布城市各個角落,與全城的水塘連通起來,暴雨來時可調節流量,減少下水道溢流,洪水來時可避免江水倒灌。
福壽溝的設計科學和合理在于,能把防澇和防洪結合起來。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,采用自然流向的辦法,使城市的雨水、污水自然排入江中。但每逢雨季,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,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。對此,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,在出水口處“造水窗十二,視水消長而后閉之,水患頓息”。水窗的原理是,每當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時,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;當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時,則借江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,以防倒灌。
了解更多精彩:http://www.h8784.cn/index.php/News-index-id-5.html